起模是指中成藥制做過程的工藝方法。傳統的起模方法,是先將泛丸郭或疊簸打掃干凈,于疊簸內一邊(約1/4處)用小掃帚或水刷蘸水涂布均勻,使之濕潤。將最細粉篩布于上,待水分濕潤藥粉后,再用干燥的竹簽逐次將濕潤的藥粉刷下,即成濕潤的小粒。再撒少許極細粉末于其上,旋轉疊簸或泛丸鍋而成圓形小粒,如此反復上述操作直至成丸。
起模專用HD執行元件RSF-3C-50-E050-C采用市售成品水泛丸或水蜜丸(如香砂六君丸,六味地黃丸等,以丸粒外表光滑者為佳)作導母泛丸(即成模子時作導母使用的成品水泛丸或水蜜丸),收到滿意效果。經實踐證明,用傳統方法起模泛丸制備成品,每公斤需要2小時左右,而采用新法每公斤只需30~40分鐘,縮短時間2/3,可大大減輕勞動強度。
取導母、模粉,水(藥汁)的比例為10:4:2(即導母1000g,模粉400g,水200g,為浸潤導母和疊簸需用水50g左右。導母量越多起模越快。將模粉投入泛丸鍋或疊簸內加適量的水濕潤后不斷旋轉,投入模粉,再旋轉,反復多次。應注意使用本法加水量宜較正常泛丸用量少,否則細粉會粘附在導母的丸粒上。由于導母外表光滑,水量少,所以難以粘附細粉。加之水量集中于細粉之上,通過丸粒轉動,易于起模。待模子成形(略呈菜子或蘇子大小)時起鍋(或簸),篩取模粒。將導母晾干裝瓶備用。再將小模粒入疊簸或泛丸鍋內繼續投粉旋轉,直至規定大小。經過多年實踐證明,導母干燥后復核劑量無差異,而丸模干燥后成品每100克誤差為5~6克。在操作過程中,多使用功效相同的導母與藥粉泛丸,尚未發現藥性改變現象。筆者認為用導母泛丸與正常泛丸相比其特點為開始用模粉量宜大,水量宜少,切忌將水噴灑在導母粒上。此法廣泛適于基層醫療單位,有疊簸或掌握泛丸操作技能者都可使用。
起模專用HD執行元件RSF-3C-50-E050-C1.疊簸或泛丸鍋必須先清洗干凈,保持干燥;
2.加水量宜少,噴水宜集中于泛丸鍋底部或疊簸一邊的模丸處;
3.旋轉(撞、翻)時間宜長,靠導母間相互撞擊形成圓形均勻模粒;
4.按照劑量確定模粒的多少,掌握起模的數量,模子過多或過少都難以達到規定,模子要進行分離篩選,分別加大;
5.粉末要細(不少于80~100目),過粗則影響起模,且模粒不光潔。
新方法
操作方法
注意事項